最近一則新聞事件,一位媽媽在產後不久,發現雙腿腫脹、疼痛,就醫後竟是全肢深靜脈血栓,差點得截肢。而其實預防方法,就是產後盡快下床走動。雖說產後要多多休息,但若身體許可的話,盡早下床走動除了可避免靜脈血栓,對身體各方面復原也有很大的好處唷!

 

family-457235_1920  

 

1.恢復體力。產後身體雖然較虛弱,但多下床走動,反而可以恢復元氣。完全不下床走動,會讓陽氣停滯,變得更虛弱,這就是中醫裡「久臥傷氣」的道理。

 

2.促進腸胃蠕動。缺乏運動會讓腸胃蠕動減緩,影響消化,造成脹氣或便秘,這對產後媽咪傷口復原也會有影響。而腸胃蠕動正常,媽咪食慾好,相對乳汁充沛,哺乳也能更順利。

 

3.幫助身體復原。下床走動可以讓媽咪的心跳、血壓及呼吸正常,幫助新陳代謝及身體復原。而久臥反而會讓人昏昏欲睡,減緩身體復原。

 

4.幫助子宮收縮。下床走動需用到腹部的力量,所以可幫助子宮收縮、促進惡露的排除,對於產後子宮復舊很有幫助。

 

5.避免靜脈血栓形成。懷孕期間及產後引起靜脈血栓的例子不少,主要是懷孕時子宮漲大,阻止了骨盆靜脈回流,尤其是本身就有靜脈曲張的媽咪,盡早下床走動可幫助血液循環,避免靜脈血栓形成。

 

至於第一次下床走動要注意什麼呢?

1.下床走動並非勞動,產後媽咪要避免彎腰搬重物、用力搓洗衣物、蹲下擦地板、久站或是從高處拿重的東西,這些動作都會增加腹部與骨盆腔的壓力,延遲傷口的癒合與脊椎和骨盆腔肌肉的復原。

 

2.何時下床最適合?媽咪生產過程若無大量出血,不論自然產或剖腹產皆可在兩天內下床走動。而自然產媽媽若無特殊狀況,最快產後3-4小時即可下床走動。

 

3.適度使用束腹帶。尤其是剖腹產媽媽,因為腹部有傷口,建議下床前皆可使用束腹帶固定傷口,避免移動時牽動到傷口造成疼痛。

 

4.第一次下床宜緩慢。第一次下床建議應緩慢,並可先坐在床沿邊5-10分鐘,確定無頭暈等問題再起身。若有家人或醫護人員在旁陪同會更安全。

 

幫助產後下床骨盆內臟支撐~康和醫療用束帶:

http://goo.gl/HNDZAx

 

坐月子中心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康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